关闭→
当前位置:学智盒>习题库>.材料一德国两位经济学家柯武刚和史曼飞在他们的《制度经济学》中文版序中写道:“很少有一个国家的国民比*人更多...

.材料一德国两位经济学家柯武刚和史曼飞在他们的《制度经济学》中文版序中写道:“很少有一个国家的国民比*人更多...

学智盒 人气:8.97K

问题详情:

.材料一德国两位经济学家柯武刚和史曼飞在他们的《制度经济学》中文版序中写道:“很少有一个国家的国民比*人更多...

.材料一德国两位经济学家柯武刚和史曼飞在他们的《制度经济学》中文版序中写道:“很少有一个国家的国民比*人更多要遭受艰难、战争、骚乱和困苦……(但在20世纪最后二三十年里)我们目睹了这一不幸趋势的转向。*在赶超中给人印象最深的进步要归功于*人的机敏和勤劳,但也应归功于*再次向外部世界开放了它的经济。*经济体制中的这些基本变化将使发展新的可依赖的制度变得必要。”

材料二“一九七九年,那是一个春天,有一位老人在*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,神话般崛起座座城……”

材料三过去商品紧缺,购物要凭票抢购;今日商品丰富,物美价廉,任你挑选。

请回答:(1)材料一中“不幸趋势的转向”的转折点是什么?请根据材料概括*进步的原因。( 4分 )

(2)概述从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初,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,并说明其发展趋势。( 6分 )

(3)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?为什么会首先“在*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”?试简要加以评价。( 4分 )

(4)材料三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?说明了什么问题?( 6分 )

【回答】

(1)转折点:十一届三中全会。原因:*人的机敏和勤劳;对内改革;对外开放。( 4分 )

(2)主要内容:在农村,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,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;在城市,进行以扩大企业自*为中心环节的经济体制改革;把单一的*经济发展为以*为主体的多种经济形式;把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转变为以间接管理为主、实行宏观调控的管理体制。发展趋势:根据党的十四大决议,经济体制改革将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,进一步深入发展。( 6分 )

(3)历史事件:建立经济特区。原因:地理位置优越,便于吸收西方的技术、资金、管理经验;广东、福建华侨众多,便于引进外资。评价:为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积累了经验,有力地推动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。( 4分 )

(4)反映的历史现象:我国逐步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。说明的问题:正在探索的*特*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符合*国情,使社会生产力极大发展,*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。( 6分 )

知识点:*特*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

题型:综合题

热文推荐
猜你喜欢